X

绑定已有账号

完善个人信息创建账号

进入右上角“个人中心”进行资料密码完善,即可用手机/邮箱登录。

现实与炒作:智慧城市的崛起

作者:Dijana Suljovic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大城市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日益严峻。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正崭露头角,但与媒体的宣传相比,现实情况却大为滞后。

本文最先发表于《会计与商业》杂志(国际版,2020年2/3月刊)。

在2020年的第一周,汽车制造商丰田发布了在日本建设智慧城市的宏伟计划。这一名为“编织之城(Woven City)”的项目将占地70万平方米,最终容纳2,000名居民,以此测试各种先进技术——从家用机器人、智能设备,到无人驾驶的交通工具。

尽管丰田设想的这座“生活实验室”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该项目也引发了针对智慧城市行动的一项猛烈的批评。城市研究所高级政策研究员理查德·埃齐克(Richard Ezike)指出:“每个星期,您都可以读到媒体报道,城市正在以极富吸引力的创新方式,利用技术提高效率和宜居性。然而,我们却很少读到有关这些试点在整个城市中得到全面推广的消息。”未来十年,将技术应用到城市空间当中需要更加巨大的投资,并且采取切实措施缓解针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的担忧。

将技术应用于城市空间的最初推动力,来自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高级管理学院(EADA Business School)前研究主任、智能出行初创企业IoMob的首席执行官博伊德·科恩(Boyd Cohen)表示,该时机并非偶然。他解释道:“当时,由于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企业纷纷削减投资支出,因此象国际商业机器(IBM)和思科这样的大型技术供应商提出了这一概念。他们向市长提出建议,技术能够提高效率、节省金钱,并使城市成为更美好的居住地点。”从此之后,该想法便开始生根发芽,从开明的城市官员开始,对其的热情近期也蔓延到了广大市民当中。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 2019年度智慧城市指数评定了全球十大智慧城市,分别为:新加坡、苏黎世、奥斯陆、日内瓦、哥本哈根、奥克兰、台北、赫尔辛基、毕尔巴鄂和杜塞尔多夫。该指数关注市民对城市智慧化努力的范围和影响力的看法,以及期间能否较好平衡“经济及技术”和“人文维度”这两方面的因素。

实施智能技术的潜在效益范围十分广泛,城市策略师博伊德·科恩(Boyd Cohen)创建了“智慧城市之轮”框架,将其总结为六大领域:

1. 智慧交通技术让出行效率更高,通常是使用城市数据,将共享乘车应用程序与公共交通进行整合,或是监测交通流量来缩短驾车者等待红灯的时间。

2. 智慧政府利用技术,确保可在线获取更多公共服务,并且提供市政信息,支持企业努力让城市变得更加适宜居住。通过向政府官员提供更多数据,此类技术还能促进反馈,持续完善公共政策。

3. 智慧环境举措可以改善建筑物及废弃物处理的能效。

4. 智慧市民技术能够扩大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创造出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5. 智慧生活聚焦于改善公共健康与安全。例如,可穿戴设备可及早发现健康问题,确保以更低成本实现更有效的治疗。

6. 智慧经济则力争提高生产力并增加就业机会。

在上述每一个领域,市民和纳税人都能获得显著收益。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这些领域共同作用,可使某些城市生活质量指标提高10%-30%。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麦肯锡计算发现:智能工具有望缩短紧急响应时间20%-35%,通勤时间减少15%-20%,疾病负担降低8%-15%,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10%-15%。麦肯锡团队总结说:“这些工具能够挽救生命、预防犯罪并减轻疾病负担。此外,它们还可节省时间、减少浪费,甚至有助于增强社会联系。当城市运作效率提高时,这里也将成为更富效益的营商场所。”

伴随城市居住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充分利用上述效益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球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攀升到68%,即增加25亿人。英国索尔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Salford)建筑与建筑环境学院院长希沙姆·卡迪(Hisham Elkadi)一直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的发展,他强调:“该趋势加大了交通、空气质量、医疗保健和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其中生态挑战尤为紧迫,这意味着,城市发展若要成功,务需灵活适应其变化。”

谁来买单?

不过,资金无疑是最明显的挑战。城市研究院的埃齐克表示:“部署智慧城市技术可能需要投入高昂成本。对于城市来说,募集足够资源来推进大型科技项目往往极为困难。”

财务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将实施成本转嫁给技术供应商。例如,由智能建筑系统的供应商承担技术安装费用,进而通过控制供暖、照明和通风来节省能源和开支,从效益中收取一部分以抵偿成本。科恩指出:“这样做,城市就无需面临重大的前期技术投入,并且可以马上开始节约费用。与此同时,能源服务机构也将在未来几年获得可靠的收入来源。”

在一些安装了智能停车码表的城市中,已经尝试了类似的模式——驾驶员可以提前预订市区停车位,而价格根据需求而改变。作为免费安装设备的交换,市政府向设备企业让渡部分收入。

除了资金之外,智慧城市项目还引发了三方面的主要问题:网络安全、不平等和隐私保护。

首先,随着城市越来越依赖智能设备,黑客造成混乱、乃至人员伤亡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埃齐克表示:“显然,在所有项目启动之初,网络安全就必须成为首要任务。城市绝不能冒险,放任黑客干扰城市交通或将自动驾驶的交通工具作为武器。”

第二,在为公共利益而收集信息与侵犯公民隐私之间,城市需要取得平衡。科恩指出:“别有用心的领导者已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尤其是在那些正在部署摄像头、人工智能和预测型警务系统以阻止犯罪的城市之中。”这种忧虑可以追溯至早期的智慧城市项目,如里约热内卢采用了IBM开发的运营中心,能够监视从天气、交通、废物收集、电力、水和天然气,一直到疾病暴发和紧急状况的所有事件。此外,由于被用作监视平民,面部识别技术也曾引发过批评。

第三,城市研究院的各位学者和其他人士也表达了其他的关注,即可能出现的智慧城市收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低收入居民经常很难负担得起设备和数据开支,从而无法利用智慧城市服务。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北的阿根廷小镇蒂格雷(Tigre)正通过补贴智能手机并将其免费赠予那些原本无力购买的公民,力求解决这一问题。

科恩表示,这些挑战凸显了技术部署需要更加明智和谨慎。他解释到:“如果可以更好地管理这些弊端,智慧城市计划就有望显著改善世界各地城市的生活质量。对我而言,构建智慧城市需要秉承不断改善的意识,这一进程永无止境。城市不能只依靠过往的成就,还需要不断发展进步。他们必须持续创新。”

“智能工具可以节省时间并减少浪费。当城市运作效率提高时,这里也将成为更富效益的营商场所。”

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智慧城市正在使用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来加以解决。可以整合的技术范围很广——从昂贵的硬件(控制中心、智能电网、自动驾驶),到只需小额投入的移动应用程序、在线平台和环境传感器,这些构成了智慧城市定义的全体要素。

自上而下的定义着眼于将来自互联网系统的数据整合到中央运营中心,而自下而上的定义则聚焦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和开放式数据,支持市民参与解决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各项问题。

典型的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之一便是自动驾驶,它们能够与停车码表和充电站通信,将用户指引到最近的可乘坐地点。其他众多应用模式还包括:公用事业计量、交通管理、预防性维护和绿色建筑等。

离开该页面吗?

您正在离开此页并链接至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