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球财会服务
-
- 中小企业和中小事务所的实用工具包
- “低碳”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新实践调研报
- 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全面兼顾利益相关方,完善舞弊和持续经营审计
- 东盟国家会计基础设施调研报告
- 性别平等预算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采掘业气候变化风险相关的披露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无形资产资本化之争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引领包容性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专业会计师用商业行动改善地球:自然资本管理指南
- 商业法的基本原则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健全税收制度的基础:简单、明确、稳定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发展
- 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企业报告动向 - 为全球财务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公共社会福祉的强心剂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疫情拷问全球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
- 后疫情时代:中国财务人在行动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ACCA&GAMA不确定环境下的财务组织韧性锻造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综合报告洞见4.0:当前进展 - 为全球财务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可持续发展目标审计:迈向2030年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现金依然为王?如何让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信息在公共部门发挥最大效益
- 2019年中小企业反贿赂报告 - 为财会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全球企业税收政策:原则与实践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创造社会和环境价值 - 专业洞察报告
- 商业形式:构建助力企业成功的法律框架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ACCA中国
- 中亚国家会计基础设施比较研究 - 全球经济
-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优秀实践展示
- 综合报告洞见3.0:展现“真实”的一面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专业洞察报告
- 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 为全球财会服务
- 会计师如何助力缩小全球性基础设施缺口
- 在数字时代重塑内部控制 - 专业会计师 - 洞察报告
- G20公众税收信任度普查:G20国家民众对税收制度的信任程度
-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优秀实践展示: ACCA与IFAC系列联合研究
- 资本化争议: 研发费用、披露内容与数量,以及利益相关方观点
- 拓展成功: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来为增长加力?
- 技术工具与税收征管的未来
- 以小为先:针对简单实体建立更实用的审计标准
- 以税为善:重新平衡现有税收体系,助推面向未来的全球经济
- 社会流动性与公共部门
- 2018年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
- 商业形式:ACCA面向初创企业的选择指南
- 专业商务咨询服务市场需求调研——新加坡、东盟地区和中国
- 企业治理的黄金法则
- 关键审计事项:把握审计工作的要诀
- 综合报告的“综合评价”2.0:身体力行
- 高质量审计法则
- 企业报告的黄金法则
- 设定目标,推动财会职业发展
- 企业董事的财务报告责任
- 可持续发展目标:重新定义背景、风险和机遇
-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实施: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 2017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
- “会计基础设施”助推“一带一路”
- 数字化转型时代的中国企业绩效管理
- 综合报告的“综合评价”:挑战和最佳实践
- 综合报告的使用和效果
- 可持续报告图景
- 四大商业法则
- 消除认知偏见?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和职业怀疑
- 财务洞察:挑战与机遇
- 综合报告中的重要性与简洁性
- 绩效报告:关注实情
- 企业绩效管理:专注绩效
- 计划、预算与预测:聚焦未来
- G20公众税收信任度普查
- 盈利能力与成本分析:专注价值
- 12大税收法则
- 商业形式: 深入解读相关问题
- 可持续发展目标披露建议
- 亚太地区专业财会服务市场需求调研
- 社会流动性与公共部门 - 为全球财务服务
- 专业会计师:助力中小企业创造可持续世界
-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新思
- 供应链:财务专业视角解读
12大税收法则
明确定义二十一世纪有效且公正的税收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课税是一种动态的经济和社会工具,随着国家经济和商业部门的发展将必然发生变化。例如,绿色税在二十年前闻所未闻。但也有一些原则仍再持续使用。下面我们会介绍ACCA 的12项税收原则。
假定税收中性
各国政府必须设法消除国家税收制度中的扭曲现象,并共同努力,尝试消除导致税收套利的税基差异。
开放性和透明度
纳税人应明白他们在支付什么,为什么支付,以及支付将带来怎样的好处。
简单化
税收立法和操作应当尽可能简洁明了,以便理解和遵守。税收制度的复杂性本身会对经济造成一定扭曲。
确定性
许多税收制度要求纳税人自我评估其纳税义务。立法的措辞应当使纳税人准确决定其义务成为可能。
问责和定期审查
税收制度应当定期彻底检查并加以巩固。这种审查可以保持税收制度持续更新,更加易于遵照执行。
税收政策占GDP的百分比
课税水平应当以GDP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明确说明。迅速提高课税负担,超出经济可以支持的水平,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效率
政府需要有效的税收制度,来确保税收并防止偷税漏税。而对于遵守法规要求的纳税人来说,该制度也应当有效。
税收转移和抵押发挥着一定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当选政府有权根据商定的社会政策使用税收。最重要的例子之一就是改变可能破坏环境的行为。
税收事关国家主权问题
全球化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应当确保其税率具有竞争力,其税收机制有利于用户。这是基础税收制度的质量,对企业来说,它比简单地把重点放在可比较的税率上更加重要。
税收受到法治的制约
纳税人有道德义务缴纳法律规定的税负水平。合法的避税和不合法的逃税之间有着明确的区别。
尊重人权
政府和个人纳税人之间资源和权力的高度不平等,使各国政府有责任避免通过武断或不合理的方式将政府意志强加于税收领域。
避免双重课税
税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必须是,不得对收入进行反复课税。这同时适用于直接税和消费税。
“政府保护税收基础、打压偷税漏税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既来自对资金的简单需求,也来自政治意识形态。”
平等,确定,便利,经济
亚当·斯密在英语国家通常被视为现代政治经济学之父,他在1776年著述的《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赋税四原则:
平等原则
每个国家的国民都应当尽可能按比例各尽所能,为政府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在国家的保护下,国民各自享有一定比例的收入。
确定原则
应当明确规定每一个人必须缴纳的税负水平,不得随意更改。纳税日期、纳税方式、缴纳金额等,应当让所有的纳税人及其他人都了解清楚明白。
便利原则
每一税种的缴纳日期和缴纳方式,都应当设法为纳税人提供最大方便的。
经济原则
每一税种的设计都应当注意:既确保民众承担纳税义务,又尽可能减少无法纳入国库的、但纳税人却必须缴纳的费用。